“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雙手會做工,大腦會思考。用手又用腦,才能有創造。”陶行知先生的《兩件寶》,對於職業院校學生格外受用,對於職業院校教師尤其有挑戰。
職業教育是與就業聯係最密切的教育類型。具備敏感的技術嗅覺、準確把握工業現代化發展動態、持續更新自身的專業知識,是職業院校教師的生存之道。在第39個教師節到來之際,記者走近新獲表彰的職業教師群體,感受他們教書育人的那份匠心。
拚搏,為自己更為學生
上午8點進實訓室,夜裏近11點回家,每天訓練至少10個小時——龍岩華僑職業中專學校汽車維修專業講師黃浩秋沒有暑假。
雖說往年暑假黃浩秋也常常為了帶學生備賽“泡”在實訓室,但“今年練得有點狠,因為9月16日我要代表福建省去參加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格最高、項目最多、規模最大、水平最高、影響最廣的綜合性國家職業技能賽事。每個項目的參賽者都是各省的“種子選手”。黃浩秋所參加的汽車維修項目一共細分為4個子項目,每個子項目賽時2.5小時,全部比下來共10個小時。比賽中,4個子項目要分3天賽完,但備賽階段,黃浩秋每天都練“大全套”。
“需要這麼拚嗎?”
“需要!大賽的技術考核麵非常廣,覆蓋了汽車維修行業各個技術要求。去參賽,我不僅能熟練掌握所有技能點,還能更加全麵地了解評分要求和知識要點,回到課堂上就能夠更加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拚搏,為自己更為學生——這不是一句口號,它是當代職業院校教師的真實狀態。
廈門城市職業學院的一間梯形教室裏,電商專業學生吳佳琳和柯穎架起支架和手機,通過電商直播推廣南平市政和縣巾幗合作社農婦們的手工粽:“為了確保口感鮮美,這些獨家特色粽子采用優質糯米和新鮮食材。咬下去每一口都綿軟糯香,能嚐出阿姨們的用心……”
指導老師、該學院副教授賴玲玲在一旁邊觀察、邊記錄學生們需要改進的地方。每一次下播後,她都會和學生們細細複盤。“直播是一項技術活——電商主播必須對產品很熟悉,在鏡頭前還要有活力和親和力。”她說,“我們通過‘課堂教學’‘課堂實踐’‘拓展學習’‘電商助農實踐’‘電商助力鄉村振興實踐’等方式,讓學生們在帶貨直播中累積實戰經驗,並親身感受到農村電商助力鄉村振興的顯著成效,進而增強他們的責任擔當意識。學生們通過這些課外實踐項目,既提升專業技能,又提升職業素養。”
從教12年,賴玲玲最愛和學生說的話是:“職業院校畢業的學生,必須能扛能打。你做過的每一件事都不會白做,因為在付出之後一定會有成長。”她自己更是以身作則——主持各級各類教改科研項目10餘項,作為第一主編出版教材2部,公開發表研究論文20餘篇,指導學生參加技能競賽共獲得30餘項獎項。2020年,她入選教育部全國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個人專業發展典型案例;2021年,她主持的“電子商務基礎”課程思政項目獲教育部認定為國家級課程思政示範項目;她自己和所領銜的團隊分別榮獲國家級課程思政教學名師和教學團隊稱號。
築“巢”,培育更多優秀“雙師”
“傳統的場地分析存在定量分析不足、無法處理大量數據信息等弊端,但是我們通過BIM結合相關係統,可以對場地及擬建的建築物空間數據進行建模並分析,做出新建項目最理想的場地規劃、建築布局等關鍵決策……”8月17日上午,在福州市台江區一個智慧工地上,40多名學員圍在施工現場聚精會神地看工程師操作演示。
學員們來自省內外數十所高職院校,全都是交通運輸大類專業的骨幹教師和專業帶頭人。5天時間裏,圍繞教學能力、智能測繪技術、數字化檢測技術、智能建造技術四大主題,他們深入福州智能建築工地、登上平潭公鐵兩用大橋現場、走進船政博物館,體驗智能測繪技術和智能建造技術、了解船政文化、學習數字檢測技術,行程滿滿當當。“意猶未盡。希望下次再來,還能與更多一線企業溝通交流、進行更多的動手實操。”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教師陳亮說。
設計此趟行程及課程的是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國家級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它與5個校級培訓基地一起,為該學院培養“雙師型”教師提供強大助力——近3年來,該學院專任教師“雙師”比例逐年提升,分別達到82.15%、83.80%、85.27%。近日,該學院以“多措並舉促進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的特色經驗,入列教育部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典型工作案例。
據介紹,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無論是打造核心課程,及時把新方法、新技術、新工藝、新標準引入教育教學實踐,還是優化課程供給,促進職業教育的“專業群”與區域經濟的“產業群”無縫對接,高素質的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始終最為關鍵,卻也是薄弱環節。
今年2月,省教育廳聯合省財政廳組織實施福建省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三年行動計劃,明確將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推進教師隊伍梯隊發展。
今年7月,我省出台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十條措施,對如何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進行精準施策:依托LD乐动
和國家級、省級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聘請企業高級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高級管理人員、能工巧匠等,精準開展教育教學、崗位實訓、企業實踐等培訓。
原文鏈接:https://fjrb.fjdaily.com/pc/con/202309/12/content_304829.html